中国是瑞士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第八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瑞双边贸易额为263.1亿美元,2013年前5个月双边贸易规模达到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4.2%。截至2013年5月,瑞士累计对华投资52亿美元。
中瑞自贸协定生效后,瑞方就将对中方出口商品的99.7%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出口的84.2%最终实施零关税,如果加上部分降税的产品,瑞士参与降税的产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这大大超过一般自贸协定中90%的降税水平。其次,协定为两国产业对接合作提供平台。第三,协定涉及环境、劳工与就业合作、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信息交流、竞争等诸多新规则。
对瑞方而言,自贸协定将在现有法律基础上,更好地保障瑞士企业进入正在崛起的中国市场。 一是协定的零关税比例高。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
二是协定为双方产业合作提供了平台。如中方将扩大引进瑞方先进的钟表检测技术,提升中国钟表业发展水平。双方还承诺开展中医药合作对话,推动中医药“走出去”。这有利于双方产业对接,开展务实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
三是协定涉及许多新规则并达成共识。对政府采购、环境、劳工与就业合作、知识产权、竞争等中国在以往的自贸谈判中很少碰到的规则问题,即便国际上对这些规则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双方也不回避,而是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达成了许多共识。
中瑞自贸协定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首个自贸协定,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显示了中国与包括瑞士在内的欧洲国家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良好愿望。在全球经济发展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情况下,中瑞签署自贸协定,还体现了双方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世界自由贸易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中国政府将以中瑞自贸协定的达成为契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中瑞、中欧之间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瑞两国各有优势,具备加强自贸合作的基础。从产业结构来看,中瑞双方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位置不同,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瑞士地处欧洲中心,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领头羊,又与欧盟建立了欧洲经济区,对整个欧洲市场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中瑞自贸协定的签署,不仅将大大提升中瑞双边经贸关系,还将进一步密切中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