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外贸政策发力 湖南进出口逆势突起
由于全球经济整体复苏、国内需求稳定增长以及我国一系列扩大开放政策的共同作用,我国2018年进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贸易类型、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可是2019年我国外贸增长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增长的动力减弱,外贸发展也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一些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外贸易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直接载体,关乎我国现有产业的升级转型、外汇收入和民生就业,国家继续推行鼓励外贸增长的政策,我省也不遗余力打造平台、扩大开放、引进项目,为完成全面的进出口目标任务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 需求不旺,贸易保护,我省进出口逆境中崛起
为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我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借助现有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国际贸易投资展会,在湖南长沙打造新的中非经贸博览会平台,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4.6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9%。其中,出口7.95万亿元,增长6.1%;进口6.72万亿元,增长1.4%,实现了外贸的稳步增长。
我省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发展工作,积极实施破零倍增计划、加快推动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和完善外贸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万企闯国际”行动、做实外贸新业态,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扩大对非进出口等措施正在逐步落地见效。据长沙海关统计,2019年上半年,湖南省进出口总值1823亿元,比上年同期同比增长40.1%,增幅居全国第二。其中,出口1281亿元,增长57.3%;进口542亿元,增长11.4%。6月份,湖南省外贸总额409.3亿元,增长61.6%。其中出口296.8亿元,增长73.7%;进口112.5亿元,增长36.4%。省里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优化外贸环境,做好稳外贸的各项工作,稳固湖南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的势头。
二.财税支持,融资信保,国家为外贸提供通关便利。
上半年进出口能够在异常艰难的国际经济环境和面临下行压力的国内经济形势下保持了增长,除了各进出口企业努力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变化的态势,创新模式,奋力开拓市场外,国家和各地的支持政策发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是完善财税政策,帮助企业减负增效。继续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确保2019年底正常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在10个工作日内。建立预警体系和法律服务机制。适时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关键零部件和先进技术设备多元化进口渠道。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提高人民币结算便利程度。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外贸企业实际需求,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规模,不断提升外贸金融服务质效。扩大外贸信贷投放,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外贸融资及保险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扩大覆盖面,合理降低保费,开发新产品新模式,研究提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专项险种。
三是创新政策支持措施,支持企业发展新业态。出台适应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特点的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且明确不溯既往。适时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范围。完善跨境电商统计方式。统筹考虑综合保税区内和区外,加快推动符合规定的再制造和全球维修项目在区内落地,同时推动一批“两头在外”加工贸易保税维修项目在区外先行先试。培育第三批进口贸易示范区。
四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释放企业内生活力。落实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防止口岸收费反弹。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进一步简化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
三. 创新平台,完善配套,我省外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湖南省委省政府一直将中部崛起、开放引领作为新时代新一轮发展大潮湖南着力的重中之重,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务院扩大开放的战略,退出来我省稳外贸的扶持政策。
一是加快国家级专业外贸基地建设。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我省积极组织指导省内一批外向型产业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申报商务部于今年3月启动的基地认定工作,经“专家初审、商务部复核、公示”等程序,我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宁远县分别成功获批工程机械、鞋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省11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我省外贸结构转型升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我省外贸高质量稳定发展。
二是启动“万企闯国际”行动。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不断拓展外贸发展空间。支持企业开展各类国际认证工作。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进行线上国际市场开拓。假发、打火机、泵车、游艇等“湘品”通过不断研发创新、打造品牌,向国际市场的价值链高端攀升;作为“小五金之乡”“发制品之乡”“打火机之都”, 邵阳小商品正以崭新的品牌形象阔步走向海外;中车时代电气生产的IGBT(大功率芯片)模块产品击败国际竞争对手获得国外订单,打开了自主芯片进军国际市场的新局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出口到世界各地,在众多超级工程中大显身手。今年4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宝马”展上,三一集团携自主生产的挖掘机、履带吊、平地机、压路机、桩机、港机等20台产品亮相,参展首日签单超过1亿元。
三是做实外贸新业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现出口超过1亿美元;跨境电子商务完成进出口1.5亿美元;岳阳城陵矶口岸各企业共对外采购平行进口汽车共计4572台,同比增长400%,居全国同类口岸第四位。各类外贸新业态纷纷发力,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
四是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涵盖国际航班、班列、班轮、直通车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物流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湘欧班列。 中欧班列(湖南)是湖南对接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通道。湖南已有3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分别是长沙、怀化以及株洲。中欧班列(湖南)现已开通长沙至杜伊斯堡、塔什干、莫斯科、汉堡、华沙、明斯克、布达佩斯、德黑兰、蒂尔堡,怀化至明斯克、德黑兰,株洲至明斯克等线路。物流服务覆盖30个国家。2019年1至7月,中欧班列(长沙)累计发运225 列,运输集装箱货物9564车皮,运输货物19.703万吨,货值3.75亿美元。打通铁海联运、陆海联运、空港、湘欧快线等多种通道,充分发挥各类指定口岸功能,进一步奠定中欧班列南方枢纽地位。协调推动长沙航空口岸、岳阳城陵矶口岸查验设施完善,持续提升口岸通关及国际运输保障能力。
五是强化外贸服务保障体系。继续实施“破零倍增”,去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效果持续显现,为湖南外贸增长提供了有效动能,外贸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上半年,我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4542家,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0.1%,全省进出口破零企业超800家,倍增企业超600家,“破零倍增”企业新增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0%左右。加大外贸综合服务力度,力争实现全省全覆盖,探索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境外设点。
六是开发新的开放平台。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经贸举措的新平台,由国家商务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长期落户湖南,每两年举办一届,这是湖南第一个国际性、国家级、常态化的经贸平台,是湖南省承担的重大国家使命。 2019年6月27日至29日,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共签署了84项合作文件,涵盖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航空、旅游、友城等领域,涉及金额208亿美元。
四. 减税降负,优化服务,支持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领导之下,政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为湖南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和进出口企业提供服务,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一是推行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减税降负。今年1月9日,国务院讨论通过了对小微企业减税的措施。新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既包括企业所得税优惠,也包括增值税起征点的提高,预计每年可再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首先是大幅放宽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同时加大所得税优惠力度, 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100万元到300万元的部分,分别减按25%、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使税负降至5%和10%。调整后优惠政策将覆盖95%以上的纳税企业,其中98%为民营企业。对主要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的小规模纳税人, 将增值税起征点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
二是我省努力打造中小企业发展优良营商环境。省商务厅整体推进外贸发展“六条举措”、抓全面落地,着力培植新增长点,着力打造省级融资平台,实施外贸红名单制度,推进对非经贸合作,年底召开全省外贸工作推进大会,进一步汇聚“稳外贸”力量;为积极探索产融合作模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省工信部门在两会期间多次就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提出建议。省工信厅与进出口银行等建立对接合作机制,及时推送制造业“白名单”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单项、隐形冠军企业和重大项目的相关信息,发挥进出口银行在推动企业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优先支持制造业发展以及信贷利率等优势,帮助企业改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我省中小民企成为进出口主力军。去年,我省民营企业进出口2126.3亿元,增长37.5%,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9%,较上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16.8亿元,增长39.8%;进口560.1亿元,增长43.4%。今年1-6月,我省民营企业继续保持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1-6月我省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额1339.96亿元,同比增长56.4%,高于总体增速约近16个百分点,占同期湖南进出口总值的73.5%。
随着我省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发展、稳外贸政策的扩展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我省中小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性大为提高,相信在国际市场上,我省中小民营企业的市场会越做越大,为湖南走向“一带一路”和融入全球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我省稳外贸的领头羊。